互聯網 2007小趙 汽車構造維修 2008-01-08
何謂汽車隔音 ●車內噪音的產生 車內的噪聲主要是由發(fā)動機等機械構件噪聲(發(fā)動機噪聲)、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聲(路噪)、汽車沖破空氣幕產生的碰撞及摩擦聲(風噪)。外環(huán)境傳入車內的聲音(如大貨柜車呼嘯而過的聲音. . .)等等組成。 車內的噪聲主要是底頻噪音(250HZ --- 500HZ)它的穿透力極強,也是聲學隔音技術中較難處理的部分。 車內噪聲是由聲音與車內發(fā)生共振的方式傳入車內的,尤其是低頻噪聲。汽車噪聲主要是由車輛運行時發(fā)出來的。調查表明,機動車輛噪聲占城市交通噪聲的85.5%。車輛噪聲的傳播與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關系。在通路狹窄、兩旁高層建筑物櫛比的城市中,噪聲來回反射,顯得更加吵鬧。同樣的噪聲源在街道上較空曠地上,聽起來要大5-10分貝。在機動車輛中,載重汽車、公共汽車等重型車輛的噪聲在89-92分貝,而轎車、吉普車等輕型車輛噪聲約有82-85分貝。汽車速度與噪聲大小也有較大關系,車速越快,噪聲越大,車速提高1倍,噪聲增加6-10分貝。 ●車內噪音的測定 1.汽車噪聲是一個包括各種性質噪聲的綜合噪聲源,其主要噪聲源可分為:發(fā)動機、冷卻系統、排氣系統、進氣系統、傳動系統及輪胎。在這些噪聲源中,有的與發(fā)動機轉速有關,有的與汽車速度有關。近年來國內外工程技術人員通過采用聲強測量等各種現代試驗手段和分析技術,對汽車綜合噪聲的各主要噪聲源的構成有了大致了解,但由于影響汽車噪聲的因素很復雜,使得控制汽車噪聲仍然顯得十分困難。 不同類型汽車噪聲的特性及各噪聲源所占整車噪聲能量的比率差異很大。以往的研究結果表明:發(fā)動機噪聲所占的比重最大,而隨著路面條件改善,車輛高速行駛時輪胎噪聲已成為又一個主要噪聲源。 為了有效地控制公路交通噪聲,提高汽車乘坐舒適性,降低對乘員及公路周圍人員的聽覺損害,國內外都制定了一些測試規(guī)范,目前對整車的測試方法大致分類如圖1,此外還有一些如汽(柴)油機噪聲、輪胎噪聲等等總成測量方法。 2. 我國現行噪聲標準與日本、歐美等國家噪聲法規(guī)(標準)的比較 各國對汽車噪聲認識都有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以日本為例,日本在50年代初對于所有類型汽車都規(guī)定了同一限制值,正常行駛噪聲和發(fā)動機怠速運轉時的排氣噪聲均不得超過85dB(A)。隨著日本國內汽車擁有量迅速增加,日本于1971年大幅度加強了對汽車正常行駛和排氣噪聲的限制,同時又開始限制汽車在市區(qū)行駛時產生的最大噪聲及加速行駛噪聲,1975年又修改了加速行駛噪聲最大允許限制值,并制定了分兩階段實施目標的長期規(guī)劃。通過以降低發(fā)動機噪聲為中心的各項措施,發(fā)動機噪聲占整車噪聲的比重(以大型車為例)從開始實施長期規(guī)劃初期的65%~75%降低到實現第二階段目標的30%左右。各主要車型的加速行駛噪聲實測值也平均下降了約10dB,降噪成效是十分顯著的。 我國從1979年開始實施的《機動車輛允許噪聲》(GB 1495-79)從我國當時的汽車工業(yè)水平出發(fā)以1985年1月1日為分界點,分別規(guī)定了在此之前之后機動車輛車外最大允許噪聲。從我國車輛現狀來看,我國合資引進的一些車型例如捷達、依維柯等由于直接采用了歐共體法規(guī)體系,其噪聲指標已遠遠優(yōu)于我國現行標準,而一些大型車輛(例如發(fā)動機后置大客車)其加速噪聲值則長期徘徊在89dB(A)左右,高于國外同類型汽車約4~7dB(A) 2.1 加速噪聲測量 加速噪聲由于其能反映出汽車在常用工況下車輛的最大噪聲,特別是在市區(qū)行駛時的最大噪聲,目前被大部分工業(yè)國家列入汽車定型試驗的必測項目,成為考核汽車整車噪聲的主要指標,其值也基本反映了各國在控制汽車噪聲方面所達到的技術水平。各國在規(guī)定噪聲限值所基于的試驗方法不盡相同,我國汽車整車噪聲控制水平還停留在相當于日本70年代的水準上。 2.2 車內噪聲測量 車內噪聲是影響乘員的舒適性、聽覺損害程度、語言清晰度以及對車外各種音響訊號識別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僅制定了勻速行駛車內噪聲試驗方法,而ISO、歐美日等國除制定了勻速行駛車內噪聲試驗方法,還制定了車輛加速行駛和車輛靜止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怠速工況和加速工況對車內各個區(qū)域位置影響的測量方法。 2.3 車輛定置狀態(tài)噪聲測量 歐美日車型試驗中都規(guī)定車輛必須進行定置狀態(tài)噪聲測量,我國曾參照ISO 5130 1982,制定了《機動車輛噪聲定量測量方法》,但一直未正式頒布執(zhí)行。車輛定置噪聲測量主要是針對排氣噪聲和發(fā)動機噪聲的測量,我們在加速行駛噪聲測量中常?梢园l(fā)現安裝有汽車排氣管一側的噪聲值往往大于另一側1~2dB(A),這說明在汽車綜合噪聲中排氣噪聲占有不可忽視的分量。車輛定置狀態(tài)噪聲測量對測量場地要求較低,測試簡便、時間短,便于汽車制造廠對新車噪聲的檢測和車輛管理部門隨時隨地對使用車輛的噪聲進行檢測監(jiān)督和控制,同時便于維修調試人員對發(fā)動機和消聲設備的損壞和失效做出判斷,可使車輛保持在較好的技術狀態(tài),減少對車輛的毀壞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 2.4 其它有關標準 2.4.1 車外勻速行駛噪聲、輪胎噪聲 我國GB 1496-79只規(guī)定了測試50km/h一種車速的車外勻速行駛噪聲測量方法。 勻速行駛車外噪聲試驗在許多國家都已不再列入車型試驗,主要是方法和交通噪聲的實際狀態(tài)對應差,且與加速行駛噪聲試驗比較,其結果的再現性也差,且已經進行加速行駛噪聲測量,沒有必要再做勻速噪聲測量。 目前國外傾向于對車速較高的汽車按照高速公路限定的最高車速進行以評價輪胎噪聲為目的的高速行駛噪聲試驗,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在開展此項研究工作。 2.4.2 發(fā)動機噪聲 發(fā)動機噪聲仍是影響我國整車噪聲的首要因素。我國于1986年制定了內燃機噪聲限值,1993年又做了修訂,從目前情況看要使我國汽車整車噪聲達到發(fā)達國家水平,仍應把攻關重點放在發(fā)動機降低噪聲上。 ●車內噪音的治理 進行車內隔音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就是進行車內減振,即通常意義上的強化車體鋼板強度,降低共振頻點。 大能消音降振產品分成三類, A.減振材料,B.吸音材料,C.密封材料。其中:大能的減振材料具有高效的減振性,它與車身鋼板貼合后可以達到0.4的聲耗因數(專利產品)。而普通的車身鋼板的聲耗因數只有0.001。 聲耗因數是描述某一種介質衰減固體送音的能力的指標,理論中最大值是1。但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真空狀態(tài)下才有可能(即無介質狀態(tài))。 其它如低頻王、吸音王均是大能公司的專利產品,對車內進行隔音處理非常有效。尤其是四層材料的低頻王,我們前面提到車內最難處理的是低頻噪聲,而低頻王就是治理這種低頻噪聲的最佳解決材料,當然它的價格也相對較高。 引擎蓋覆膜是治理發(fā)動機噪聲的關鍵材料,它可以吸收87%的發(fā)動機噪音,還可以反射97%的發(fā)動機輻射熱量,既可以解決發(fā)動機的噪聲問題,又可以保護引擎蓋的面漆。 |
|
|